宋徽宗与宋茶

发布时间:2022-08-25 人气:41 作者:云瓷序

窑口:建水窑

人物:宋徽宗-赵佶

故事:说到“建盏”,为什么会引起皇帝的爱好呢?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它与当时的环境有关系。这就是宋代时期,民间盛行一种游戏。名叫“斗茶”中国的饮茶习俗具有悠久的历史,自汉唐时代以来已十分盛行。入宋以后,此风尤盛。当时最为流行的是“斗茶”,这是一种比唐代煮茶更为进步的品茗艺术。它讲究生活情趣,追求喝茶意境。宋代斗茶用的是研膏茶,也就是把茶叶捣成膏状再用模具制成的饼茶。这种茶饮用时,要先碾成粉末,然后冲泡,并用筅帚搅拌,泛起的白沫保留得越持久说明茶品越高。而白色泡沫,用黑色茶盏最容易观察,正所谓“好马配好鞍”。《茶录》说“茶色白,宜黑盏”。这种斗茶,黑白分明,一目了然。所以斗茶家们都对黑釉茶盏(碗)格外垂青。首先,“建盏”的外观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东方艺术色彩。盏内外饰纹样既依靠釉料配方的变化,又依托窑内烧成温度与气氛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纹理,因此具有无穷的艺术魄力,疑似为“鬼斧神工”之作,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。因此,正如《茶录》所云:“建安所造者绀黑,纹如兔毫,其坯微厚,之久热难冷,最为要用。出他处者,或薄或色紫,皆不及也。”其三,建盏口大足小底深,盏口面积大,可以容纳理解更多的汤花且便于观赏,而足小底深则易于茶渣沉淀和倾渣,以免影响茶色。

在当时,离京城不远的河北定窑也会烧制黑釉盏,色黑如漆,胎骨洁白,从质地上足可与“建盏”相媲美,且距京城汴梁又近,缘何宋徽宗却舍近求远,却命建窑的窑场主烧造贡瓷,其原因就在于其它窑烧制的黑盏胎薄细腻,保温性差,不适合“斗茶”。而在建阳水吉后井一代烧制的黑釉建盏造型别致,边薄底厚,胎骨厚重、坚硬,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和隔热性。当地百姓至今流传一种说法:三伏天用建盏盛菜越宿不馊。宋徽宗在《大观茶论》中说:“盏色贵青黑,王毫条达者为上,取其焕发彩色也”。


返回列表